龙江森工集团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依托全省之最的野生寒葱资源、逐步扩大寒葱栽培面积、上马寒葱深加工生产线,把寒葱的采集、种植、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寒葱商品生产产业链。他们要把寒葱做成林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着力打造采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身的全国“寒葱集散地”。 保护+培育确保寒葱产量 2019年,沾河林区在封山育葱一年后,共采集生产了野生寒葱50余万斤,创造出了近600万元的产值。 由于以往的无序采摘,野生寒葱日渐稀少。为了实现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2018年下发了寒葱“保护令”封山育葱。经过了一年的保护,野生寒葱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野生寒葱生长周期长,自然恢复需要三至五年时间。为了尽快做大寒葱产业,他们积极探索人工培育寒葱。他们在山上林场所选取优质地块,预留了约100公顷的寒葱种源基地。现已建成野生寒葱种子采集基地两处、寒葱人工种植示范基地一处,同时还规划了两处野生寒葱资源保护区。用野生寒葱种子进行人工播种培育,既可保留寒葱的“野”性,又能加快野生寒葱的资源恢复。为此,他们开辟出两块总面积近20公顷的寒葱培育基地,一块选在林冠下、一块选在田地里,引种培育与采籽播种,林下生长与大田管理……通过对比两个基地的寒葱生长情况,积累种植繁育经验,推动寒葱产业发展。 这两个基地,同时也成为了两大“学堂”,为想种植寒葱的职工群众,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更为林业局全面实施优质良种繁育,使寒葱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奠定了基础。 典型引领扩大种植规模 杨泰风,是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坤得气林场的副场长。从1996年到坤得气林场那天起,他就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结了缘。他曾十分自豪地说:“林场的每一块造林地块,几乎都是我用脚一步一步量出来的。”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寻找替代产业、加强科学管理,成了转型发展中的林业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 杨泰风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牢记在了心里,并且落实在了行动上。坤得气林场的寒葱采摘,一直是老百姓的副业收入。但随着市场渐好,寒葱资源开始步入过度采收的境地。怎样才能保证寒葱的产量呢?杨泰风想:看来只靠大自然赋予的野生寒葱怕是远远不够了,必须要扩大规模人工栽植培育。 2016年,他和职工康永刚在林场闲置的苗圃里,开始了寒葱栽培试验。他们先后移植了10亩寒葱苗,没日没夜地查阅资料、四处奔波去“取经”,根据沾河施业区内土壤情况、气候环境等,因地制宜、创新方法,逐步掌握了寒葱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2018年,又尝试用野生寒葱籽繁育,并设置了对照样地,观察出芽率,不断摸索培育经验。目前,坤得气寒葱种植已有14.5亩。2019年,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将寒葱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杨泰风与康永刚主动把苗圃的寒葱栽植基地无偿提供给公司作为实验基地:“企业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希望,无偿贡献寒葱基地、无偿提供寒葱栽植经验,就希望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的寒葱采摘季里,杨泰风又带领林场职工群众,严格执行林场制定的采收计划,保证辖区内寒葱资源不过度采摘、不流失,最大限度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占领高地谋划产业发展路径 2018年9月28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准,由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15家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发起,以“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促进健康”为宗旨的“东北山野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正式成立。2019年,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被推举为副理事长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福洋被推选为“联盟”副理事长,沾河林下经济产业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张玉涛等四人,被推举为第二届黑龙江省山野菜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理事。沾河一行人以寒葱的保护、培育、发展为主题,同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山野菜(食药同源)植物资源产业化利用”的交流。 这些,无疑为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以山野菜及食药同源类植物为对象,以保护和高效利用野生资源为目标,开展资源调查、人工驯化栽培、野生抚育、新型山野菜挖掘、新品种选育及种苗规模化繁殖、功能成分评价及高附加值生态产品加工工艺等全产业链研发,以及山野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他们还先后深入到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四海村、敦化市寒葱沟村、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五常市、伊春市等多地,带领由林场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参观学习寒葱栽培技术,学习技术、取长补短、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加快发展。 长远规划,稳步实施,沾河局将通过努力,力争到2025年,申报完成五大连池大沾河寒葱地理标识,当年实现寒葱种植面积5万亩,当年收购加工产值1.3亿元,建成年供能力3000吨的寒葱深加工企业,打造东北规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实力最强,集寒葱科研、野生寒葱资源利用、人工种植、产品深加工、市场贸易出口于一体的龙头产业基地。 打造集散地实现经济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