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沾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官方网站!

隋景荣:岁月果实的滋味

    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十月的沾河局稍显清冷,然而坐落在太平路的红旗社区内,却是热闹不减。初见隋景荣,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和着秋雨敲打屋顶的“啪嗒”声,“品尝”着属于她的“果实”。

有点涩

  1990年,21岁的隋景荣毕业于苇河技校,成为沾河局最后一批固定工。

  工作之初,她在贮木场管理仓库,伐木工人的油锯和零件都存放在那,拿走这个,取走那个,都需要她记录。到了冬天忙不过来,还跑去跟着检尺,那些年的冬天冷,手脚冻了,都是常有的事。后来,有了女儿,丈夫强烈要求她换份工作,当时又恰好赶上街道缺人,也就便去了。

  其实,她的内心并不情愿,因为当时在街道工作的,全是年纪偏大的人,自己才23岁,实在不想去,可考虑到刚出生的女儿,考虑到在街道工作冬天能少挨些冻,也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所有的不情愿,也就变成了情愿。

  那时的隋景荣不知道,从1992年的这个决定开始,从她23岁的美丽芳华开始,这个服务于百姓的工作,一干就是26年。

淡淡苦

  隋景荣的26年,见证了沾河局社会管理规划中的小变革,街道办事处不见了,变成了今天的社区。

  回忆起当时的街道工作,她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开春三、四月份的“大会战”。街道组织当时沾河局22个居民委的所有工作人员,清扫主街和各自片区内的垃圾堆,必须保证在冰雪融化前清理干净。

  那时几乎全是平房区,每几栋房就有一个垃圾堆放点,各家各户的泔水、粪便、生活垃圾,全都倒在那里,固态的、液态的,随着冬日的低温,冻成一座座小山。就这样,她们带着镐、拿上锹,连刨带挖的把它们清理掉,又冷、又脏、又臭……

  说起这些,隋景荣不由地感叹:“那时还真觉得有点辛苦!看现在,局址环境好,居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垃圾少了,投放也有固定地点了,以前常因倒垃圾的小问题发生邻里冲突,我们三天不去调节,五天早早的,如今能因为倒垃圾吵架的,简直太少了。”

微微酸

  “现在穿补丁衣服的人你还能看见吗?我们社区就能看见;现在人的手机有几个不是智能机的?来我们社区办事的百姓手里拿的几乎都不是。”说起社区内百姓的经济状况,隋景荣总是一脸担忧。

  现在的红旗社区,地理位置较偏僻,社区居民的条件也相对较差,除了“航站”仅有的那一幢楼房,其他的居民还都住在平房区,条件也相对落后于其他社区。

  家住8委的王亮,是隋景荣包片区内的居民,40岁出头,身体状况不好,靠打零工来维持家用,上有脑血栓后遗症的父亲、年迈的母亲,还有十多岁的孩子,一家四口的花销只靠他一人,实在入不敷出。更难熬的是,由于林业局房屋的货币补贴政策,部分居民拆房搬迁,一栋房,就剩了他一户,导致他本不是危房的家,变成了危房。四面透风,冬天就连杯子里的水都冻冰;屋顶漏雨,下了雨,不睡觉也得满屋子接水。

  每到雨季,隋景荣就自觉地变成了他家的“天气预报”,提醒着注意防汛,还特别叮嘱,要是赶上大雨,觉得家里不安全,就往社区跑,晚上有值班人员,打更室还有床,或者哪怕大厅里,都能临时住一住。“有次下大雨,屋顶的水泥被冲掉了一块,还把他头砸个口子。”隋景荣说着,眼底泛红。

  “尽我最大的努力,还不能解决他们的困难,是最心酸的事。”看到王亮的情况,隋景荣决定,一定帮忙找个他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通过四处打听,了解到朋友家有份打更的工作,每月800块钱,她知道后,立刻联系了王亮,想要推荐他去。“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吧。”她淡淡地说道。

特别甜

  聊起工作中最开心的事,隋景荣说,红旗社区的老人居多,而且特别淳朴,常常一口一个“隋子”的叫着,有时候下委了解情况,都非让坐下再唠会,吃个园子里的菇娘,摘个黄瓜再走,不要都不行。这些简单、实在的热情,隋景荣仿佛特别享受。

  “还没干够呢!” 已届天命之年的隋景荣,明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但她说,还能继续发挥余热,要是有需要她的地方,还是会第一时间冲出来,帮忙做些事。

  问她退休后想做啥?她笑着说:“去广场跳舞!沾河现在局址环境好,文化活动也丰富,之前都在组织社区百姓参加秧歌汇演、广场舞、大合唱,这回眼看要退休了,自己也该好好享受生活了。”隋景荣的女儿今年刚完婚,一想到退休后,时间很充裕,以后还能去给女儿带孩子,享天伦之乐,更开心的不得了。

  采访后雨也未停,交医保的、开证明的、盖章的……办事百姓你来我往,带给红旗社区不减的热闹……隋景荣用26年的积累和付出,酿造了这颗甜蜜的果实,成为她生命中重要的宝贝。

 
见习记者: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