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全局环境治理工作“回头看”,我们再次来到温馨家园小区。这个小区与之前机关干部义务绿化时相比,愈发精致了。
一辆四轮车停在路旁,装载的垃圾并不多。小区居民三五成群,聚在一旁。文明办、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环卫局工作人员现场动员:“楼前楼后的杂物,不要的都装到车上。”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大家迅速行动,旧板子、破架子、泡沫箱子,很快就将垃圾车“喂”了半饱。
“清理完了,环境更好了,也更防火了!”家住温馨家园小区F栋的吴桂珍爽利地说。今年62岁的她,原来住在东岗的平房区,去年5月才搬进楼房。混岗退休后有了保障,老伴明年也将要退休,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经常带着孙子孙女回来看她,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现在不愿意在屋里呆着,外头溜达溜达多好啊!”
“刚住楼的,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还不习惯,啥都想留着。”市政环卫局职工王宏飞有感而发。“我家也有老人,一样儿!都觉得过日子嘛,就得有个棚子,其实呢,最后你就会发现,放进棚子里的东西,基本都是没用的!”在集中清理这一周,他们每天都要清运三四车的垃圾。“清理完,既美观,又安全,多好啊!”他觉得,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百姓的不理解,“观念转变需要个过程。”这个过程,值得期待!
“我家里还有几床被没地方放,谁要?”“这要是20年前我就要!”正在自己动手清理杂物的居民们说说笑笑着。温馨家园,和谐邻里。
“楼道里也应该清理,有些人家那东西堆的太乱了!”一位中年男人反映道。“就是,还有那酸菜缸,一进楼那味儿太大了!”一位女子也赞同。人类具有社会性,不能脱离群体,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他人着想。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朱瑞丽、何迎梅是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她们是和居民联系最紧密的人。“每天都在找人,打听到这些东西是谁家的,就去家里通知,第二天看着还没挪走,就再去说。碰上岁数大的,我们就帮着挪。”但让她们觉得无奈的是,有时候帮忙挪走了,随后又被捡了回去。不过,还有很多让她们觉得温暖的事。“在和谐小区,一动员,很多居民自己就动手收拾了。在惠民小区,有些居民在阳台下面建围栏,我们去做工作,如果居民同意,我们就帮忙拆除,有位老大爷说‘我就不用麻烦你们了!’一下子就觉得心里暖了。”何迎梅动情地说。
在和谐小区三期,几位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帮助居民清理杂物。四轮车上装着破损的桌椅,还有大大小小的缸。突然,一幅画面吸引了我,一户一楼阳台窗外,一名工作人员仰起笑脸:“大娘,你看看有没有不要的,我们现在就帮你装走。”窗内,一位阿姨笑言:“放心吧,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这名工作人员叫曲学松,40出头的年纪,面色黝黑。“现在全局都在清理,大部分百姓都很支持,但一个半个卡住了,就进行不下去呀。我们肩负着工作职责,就要面对百姓,一次次沟通,寻求理解,让工作能够推进!”身为执法人员,尽职尽责是基本要求,百姓能够理解支持,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除此,别无他求。
“一遍比一遍有效果!”文明办工作人员吕学富欣慰地说。环境建设,利局利民。为了将好事办好,文明办、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环卫局等单位部门密切配合,清理违章建筑和杂物,从头到尾一个标准推进,不让个别情况影响整体效果,倾力为沾河人民创造整洁舒适的宜居环境。
在和谐小区,我们遇到了一对老夫妻,67岁的韩叔叔和61岁的于阿姨是年初从引龙河农场搬来的。“这地方挺好,邻居们都好,不拿我们当外人。环境也好,有花有草的,看着就舒服。这一清理就更好了,干净卫生,我们现在天天在外面溜达,心情也好!”于阿姨满意地说。
“目光决定了世界”,如果只是盯着局部,我们看到的只有眼前利益;如果将目光放长远,就会觉得眼前豁然开朗。看看清理前后的差别,相信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有感受。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环境建设,是为每一位居住在沾河的人;环境建设,也要依靠每一位沾河居民;环境建设成果,更要由每一位身在沾河的人来共享。建设美丽林城,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美丽沾河,是我们共同的家。
记 者:崔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