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沾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官方网站!

黑龙江林业报《寻找抗联足迹 弘扬抗联精神》系列报道

从历史深处走来

 

驻站记者  杜超   崔铁女

  回眸70多年前,抗联战士自发扛起保家卫国的使命,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取得抗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抗联战士饿着肚子打鬼子,用生命祭奠和平的旗帜;

  那是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抗联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用热血浸染胜利的梦想;

  那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史诗,抗联战士前仆后继,肉身化作春泥,滋养了脚下的大地。

   那段渐渐远去的历史,在沾河林业局的山水间刻下了印记。从孙吴辰清到龙镇,再到蔡家岗,三易局址的沾河林业局,历经了岁月的变迁。1937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150余人的队伍,经通北向龙镇等地挺进,途经沾河林业局大部分施业区。在这片土地上,处处留有抗联战士的足迹。

   在木沟河经营所,那条当年阻挡了日本兵围剿脚步的河流,依然默默流淌;在茂岚林场,那片当年抗联三支队的宿营地上,已然长起茂密的森林;在沾河林业局原址,现在的龙镇,京剧《红灯记》的旋律仍在回荡。当年,抗联战士在这里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炸机场,毁铁路,截物资,抢粮食……银幕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片段,曾经在这里真实上演。

  曾经的战火硝烟,如今早已散去,从历史深处走来,沾河林业局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如今,在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地方,站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林城。

  这里,绿树成荫,绵延一片,一副生机盎然的画面。

  这里,创新发展,奋战正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置身其中,抬头望去,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张张灿若朝阳的笑脸,条条笔直通畅的水泥路面,宛如一幕幕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美不胜收,传递着林区今非昔比、旧貌新颜的幸福气息,诉说着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沾河局锐意进取、和谐发展的动人诗篇。

  面对森工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新形势,沾河局迅速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新突破。

  十大产业基地夯实转型基础。

  依托资源优势,强效打造以高效农业和特色养殖为主导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基地等十大基地,使林区再次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现在,以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和粮食仓储为主导的仓储物流产业发展基地,以高效农业和特色养殖为主导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基地,以食用菌和林下经济资源竞价承包为主导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基地,以建设全省最大种貂养殖基地为主导的特色养殖基地,以返魂草无公害繁育为主导的北药产业发展基地等如火如荼,成效显著,给转型中的林区人带来了新希望。

  大手笔投入改善林区环境面貌。

  以推进森林生态城镇建设为契机,开展环境建设会战,大力改善环境面貌,提升城镇品位,全力打造“中国白头鹤之乡”形象品牌。投资800万元,将林区主干道全面升级为柏油路。投资近千万元进行小区道路建设,增添健身器材,完善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鹤乡文化广场,维修三中操场,改造基础设施等,使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发扬先烈的精神,追随先烈的脚步,伴着感动与忠诚一路前行,沾河人用实际行动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环境会战期间,职工发扬不怕吃苦,倾力奉献的精神,步道板铺设、垃级碎石的清理、植树绿化、卫生整治、环境治理等,均由职工义务献工完成。去年以来,累计铺设步道板1万余平方米,清除杂草、积雪、白色垃圾等20余吨,职工人均义务献工达60小时。林区人以奉献的精神,最美的姿态,为林区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正气之歌。      

   今年,沾河局又被列为管委会财税改革首批试点单位。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

  踏着英雄的足迹,继承英雄的遗志,以明晰的发展战略,引领企业有效转型。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沾河局,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必将沿着科学发展之路,续写沾河转型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诗篇!

抗联三支队夜袭辰清

 

驻站记者  芦树君

  1941年3月中下旬,抗联三支队在茂岚顶子一处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方宿营。4月,抗联三支队夜袭辰清。天黑时,部队在离辰清2里远的地方打好马桩子,按照作战方案,八大队奔向伪警察所,支队副官共产党员吴法川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离伪警察所100米远时,敌哨兵慌忙开枪,吴法川身负重伤,几名战士冲上去抓住了敌哨兵。同时,其他战士有的破门而入,有的翻越过铁丝网。四五十个伪警察做了抗联战士的俘虏,八大队缴获了四五十支枪和数千发子弹。在辰清火车站,七大队把十几个站警堵在屋里并将其全部缴械。

  抗联三支队离开辰清,打算西渡辰清河奔向朝阳山,那里是抗联部队的后方基地。但由于桃花水下来,无法徒涉,只好重返茂岚顶子。途中,吴法川因伤势过重而停止了呼吸。在一座小山下,战士们砍来桦树枝,火化了吴法川的遗体。为了祖国的光复,民族的解放,吴法川长眠在沾河林区的高山密林中,烈士的忠魂与兴安岭的青松并存。

  一天拂晓,三支队的战士正在吃早饭,日军的骑兵队追上山顶,三支队闻讯立即撤离宿营地,向密林深处转移。由参谋长王钧在前面带队,支队长王明贵带领十几个人断后。为了掩护先头部队通过一块二三百米宽的开阔地,王明贵指挥战士将两挺机枪埋伏在开阔地边缘的大树后面,向追击的敌人射击,敌人下马还击。由于树林太密,双方均无伤亡。这时,三支队的先头部队已通过开阔地。王钧指挥部队在一座小山后布置了四五挺机枪伏击敌人。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机枪突然猛烈扫射,日军骑兵纷纷中弹落马,死伤100多名,敌人被迫放弃追击。

  1941年4月,三支队挺进朝阳山之前,又迂回到辰清以西的小兴安东山附近,部队在这里稍事休息后,涉水渡过辰清河,向北黑铁路的小兴安火车站逼近。夜晚,三支队悄悄接近目标,一个冲锋就占领了火车站,俘虏了站警,然后带上缴获的粮食,越过北黑铁路,向朝阳山进发。

  为了抗击侵略,抗日志士血染沾河水,尸埋兴安岭,在东北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沾河林区的人们将永远怀念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抗日将士。

    

 

驻站记者 马洪亮

  沾河林区腹地的茂岚顶子一带的深山密林也曾是抗联三支队的宿营地,三支队以此为据点,在周围进行过多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1年3月初,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支队长王明贵和参谋长王钧的率领下,从奇克对面的苏联境内出发,越过冰封的黑龙江,重返东北抗日前线,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三支队全副武装,牵着战马,在夜幕的掩护下,从孙吴县哈达彦与“红毛鸡”(霍尔莫津)之间潜入日军“国防工事区”,向南面的茂岚顶子进军,天亮时被敌哨发现,敌哨兵无法辨清是什么队伍,只好作罢,队伍平安通过敌人边防阵地,踏上自逊河通往孙吴的公路,过四不漏小桥后离开公路,跨过逊河,然后沿着茂岚河道艰苦跋涉三四天,终于到达沾河局腹地的茂岚顶子。稍经休整,部队又向北黑铁路小兴安岭火车站方向前进,并在附近的东兴山烧炭窝棚向烧炭工人仔细了解了敌情,根据工人们提供的情况,支队长王明贵和参谋长王钧立即召开会议,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临时改变了向嫩江平原进军的计划,决定攻打辰清,解决我军急需的马匹和给养等问题。经过准备,抗联三支队直扑辰清守敌,在辰清东20里的公路上与辰清日军增援茂岚顶子木营的马爬犁运输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抗联三支队借着月光居高临下,将敌人击溃。战斗结束撤离途中,由于天黑,指导员姚世同与部队失散,只身一人撤到东兴山炭窑窝棚。第二天,被大批敌人包围,姚世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给与敌人以有力还击,打死很多敌人。敌人向他喊话投降,他机智的回答:“上来一个当官的,可以谈判。”痴心妄想的敌人以为可以活捉抗联战士,回去报功领赏,于是一个当官的走上前来,姚世同一枪将其击毙,敌人这才如梦初醒,疯狂开枪射击,抗日英雄姚世同誓死不肯投降,他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

龙镇持续战

 

驻站记者  马洪亮

  沾河林业局建局初期的局址驻地辰清、孙吴和龙镇曾是日本侵略军的大本营和驻军要塞,东北抗日联军曾在这些地方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现在沾河施业区腹地,曾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休整、战斗过的地方。现局址所在地的德都县境是东北抗联在小兴安岭西部地区建立较早的抗日游击区之一,讷谟尔河两岸也是抗联部队经常活动的游击区。

  1937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150余人的队伍经通北向龙镇等地挺进。3月24日,部队进入讷谟尔河流域。在龙镇东部继续向前行进时,受到日军少佐町田为队长的“讨伐队”的追击。3月27日,部队行至龙门东南约12公里的山林地带,赵尚志命令师长蔡近葵将部队带进森林隐蔽起来,他亲自率领50名少年骑兵埋伏在进山路口两侧的树林中迎击敌人。午后2时,町田“讨伐队”乘坐马爬犁驶进抗联部队的伏兵阵地。顿时,抗联阵地上早已布置好的两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和步枪同时开火,打得敌人蒙头转向,有的还未来得及下爬犁即已丧命,此战全歼町田“讨伐队”的21名日军,从而大振抗联部队的军威,为后来开辟北满黑嫩游击区扩大了政治影响。

  1939年初,抗日联军五师八团和六军二师十二团在龙镇飞机场东6公里与敌人展开战斗,击伤保卫机场的日军8名。同年4月下旬,这两支队伍又联合袭击了龙门附近的紫霞宫警察分署和龙镇飞机场,烧毁日军飞机数架,并缴获一批武器装备;接着又第三次袭击讷谟尔警察所,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5月5日袭击龙门火车站,破坏了铁路。烧毁日军军车。这些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年5月,活动在小兴安岭以西的四个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下属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四个支队。当时在德都、龙镇、辰清、孙吴一带活动的主要是第三支队和第九支队。抗联部队合编后,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支队打击敌人的活动日益频繁。8月5日,三支队攻克老龙门火车站,缴获一批弹药和武器装备。入秋,九支队一部袭击了龙镇飞机场附近的“四公里”,打开了日军的粮食仓库,歼灭了一个班的日军,缴获战马20多匹、粮食数千斤,并将部分大米、白面分给当地的贫苦百姓,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11月中旬,三、九支队联合进攻德都县警察署,歼敌百余名,缴获长短枪100余支。11月下旬,三支队一部由龙镇东山六马架下山,在飞机场六公里处与日军遭遇,打死日军6名,其中有指导官2名。战斗结束后,抗联部队经黄胡屯撤向德都县背面的朝阳山根据地。

记者手记:沾河篇

 

本报记者 孙明轩

  8月4日 晴

  采访团一行今天来到了沾河林业局,这是第一组采访团重走抗联路的最后一站。在抗联历史的长河中龙镇的“红灯记”广场依然记录着抗联英雄们的事迹,侵华日军所建的孙吴胜山要塞依然遗留在孙吴县。

  曾有人这样描述抗联历史:战争不是几个人打的,是成千上万个战士们共同完成的。在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将领背后,更有无数无名战士,他们身上有着数不清、道不尽的感人故事。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梁枫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记录者。他心存执着的革命信念,肩负历史使命,默默为东北抗联的事迹传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1933年出生于吉林的梁枫曾经和东北著名的农民运动参加者关有铭老干部一起生活过,正是这段长达8年的生活,让梁枫下定决心要把东北抗联波澜壮阔的斗争经历记录下来。

  1937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150余人的队伍,经通北向龙镇等地挺进,途经沾河林业局大部分施业区。在这片土地上,仍然留有抗联战士的足迹。

  以前我们通过历史教科书和连环画、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东北黑土地上涌现出了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八女投江等英雄人物及其悲壮事迹。但是对这些英雄的抗日事迹了解的只是零星片羽,对于当年在东北大地跃马横刀的东北抗日联军就更是所知甚少。这次重走抗联路,我们才算比较清楚地知道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我们为白山黑水孕育的这一批民族英魂感到震撼和骄傲。

  采访中,我们接触到了抗联队伍的许多文艺作品,惊诧于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创作了很多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他们的歌曲,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澎湃。

  在沾河林业局原址,现在的龙镇,京剧《红灯记》的旋律仍在回荡。当年,抗联战士在这里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炸机场,毁铁路,截物资,抢粮食……银幕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片段,曾经在这里真实上演。
硝烟,散尽!从历史深处走来,沾河林业局协力同心,共创发展,不仅是抗联战士艰苦奋斗的传承,更是整个森工朝阳蓬勃的见证。

  澎湃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历史的长河赐予我们前进的动力,重走抗联路让我们满怀信心,为整个森工的前进发展谱写新篇章。

 

2015-8-18 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