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燕归来
驻站记者 崔铁女
随着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进口的8000立方米木材,通过国铁专用线陆续抵达沾河林业局,因停伐而被迫停产的林产工业企业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了带头引进木材的沾河局泰华牙签厂。进入厂区,只看到孤零零的一栋厂房,这让我们不禁有些意外。在厂长刘雪冬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圆棒挑选和包装车间,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厂房前面的空地处,堆积着一垛垛鲜亮的桦木,两名工人正在为这些“洋木头”截段。烘干车间敞开的大门内,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在轰鸣的机器声中,不时有燕子穿梭其间,房梁上几十个燕窝相毗邻,俨然成了“燕子村”,与这座厂房一样,正在孕育着新生。
说起当初的困境,刘雪冬很感慨。林区全面停伐后,沾河局许多林产工业企业都关门停产了。当时,他也想放弃,很多老工人得知他的想法后找到他,诉说着各自面临的孩子升学、儿女结婚的境遇,担忧着没了工作、没了收入后的生活,希望他能继续带着大家一起干。人在一起久了,自然会有感情,如果他不干了,就意味着80多名工人失业,生计没了着落,这样的结果,刘雪冬不愿意看到。于是,他找到林业局局长崔福荣,谈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走出去,引进木材。崔福荣听后非常支持,鼓励他:“步子大一点,争取带动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并给他定下了年引进5000立方米木材的目标。
带着大家的期望,去年九月,刘雪冬到他一直看好的俄罗斯考察。考察中,他发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桦木、落叶松、樟子松、柞木、杨木等主要树种,材质都与沾河局差不多,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但要保证长期稳定的货源,就“必须建基地,才能运作。”于是,他决定,要在当地成立木材进出口经销公司。
由于两国国情不同,思维观念差异,在沟通上会遇到重重障碍,更因为不是当地居民,无法办理相关手续,他成立公司的申请被退了回来。就在计划即将搁浅之际,他联系到了在俄罗斯定居的同学。十月份,他和朋友一起合资建立的木材进出口经销公司正式成立。随后,开始租赁货场,签订合同,聘请当地的财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接着,开始下订单,雇佣当地人采伐,并通过满州里口岸的铁路物流运往沾河。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局林产工业企业的“胃口”,他还寻求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打破了资源限制的壁垒,与海关口岸等地的散户联系,购买木材。
有了稳定的木材供给,不仅厂子得以生存,而且综合成本还略有下降。虽然引进一批木材,从生产到运输需要两个月左右,资金流周期长,但俄罗斯有夏季采伐,保证了货源供应,可以长线操作,确保始终饱和生产。“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才有竞争力。今年困难,明年困难,但以后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刘雪冬满怀信心。
目前,泰华牙签厂已是沾河局林产工业最大的一家企业,其生产的牙签、牙签板、圆棒等产品,最终出口德国、西班牙、美国、日、韩、印度等地。纷至沓来的订单,让厂子高速运转了起来,规模化生产带来了较高的利润,这个厂的年产值已经超过了千万元。开春,刘雪冬又新招了30多名工人,并为120名工人每月增加了200元工资,使他们的平均月工资达到了3000余元。
对于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沾河局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将两条国铁专用线拨给了刘雪冬使用,在俄建立公司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说起下步的打算,刘雪冬坦言:“有资源,才能确定产业方向。”接下来,他要继续扩大规模,在口岸也成立对口的经销公司,在本局的国铁专用线旁新建两个货场,完善木材大市场,辐射周边,改变过去短、平、快的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搞精深加工。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沾河局引进俄罗斯的木材即将超过万米,比局长当初定下的任务目标足足翻了一倍。
在沾河局,还有一家与泰华牙签厂一样的用材大户,是以生产单板和建筑模板为主的五大连池市沾河永合木制品厂。厂长王海岩是刘雪冬成立海外公司的合作伙伴。
这个厂也是订单生产,生产的单板主要用于加工曲木家具、滑雪板、滑板等,经过广东一家企业的深加工后,成品出口美国等地。生产单板后的剩余废料,全部用来生产建筑模板,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没有浪费。
在这个面积足有万米的厂区内,记者同样看到了燕子栖居的景象。这些俨然以“主人”自居的燕子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工厂曾经的窘迫,仍然回到旧巢里,过起了新生活。
王海岩说,自己这只是一个小厂,但这个小厂,却也安排了近50人就业,年产值达到了500万。随着原料源源不断地供给,他还要继续扩大规模,逐步向生产成品的方向努力,增加附加值,创造更大的利润。
黑龙江林业报 2015-6-25 一版